云南毒蛇简谱~虎斑颈槽蛇
云南毒蛇简谱~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虎斑游蛇),游蛇科,颈槽蛇属。俗称为野鸡脖子等。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
7别名虎斑游蛇、野鸡项、雉鸡脖、竹竿青、鸡冠蛇,野鸡脖子
中文学名虎斑颈槽蛇
外形特征
体长约0.8米左右。体重一般为200~400克。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
虎斑游蛇
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虎斑颈槽蛇是我国学术界广泛争议的一种蛇类,由于性格温顺,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是无毒性的蛇类。其实它是毒蛇(过敏体质有中毒死亡先例,在日本被归为毒蛇)但性格温顺。
全长80cm左右。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颈背正中有一明显浅槽。眶前鳞2,眶后鳞3.4,颞鳞1(2)+2(1),上唇鳞多为2~2~3式,背鳞19~19~17(15)行,全部具棱或最外行平滑,腹鳞146~160,肛鳞2分,尾下鳞51~74对。
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
生长繁殖
虎斑颈槽蛇为卵生,每年6~7月间产卵,每次10枚以上 ,也有多者可达47枚。孵化期为29~50天不等。初生的幼蛇体长15~17厘米。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各区县均有分布。
虎斑颈槽蛇的毒液量很低,平均毒量11.8mg,毒液成分主要是金属蛋白酶类凝血酶等。但静脉毒性很强,静脉LD50为0.265mg/kg,超过绝大多数蝰科毒,08年我国已把它列为毒蛇。
虎斑游蛇
由于是后沟毒牙,导致注毒困难,实际注入毒液时其毒液输送系统还会有浪费的,所以大多数人被虎斑咬伤症状较轻。
虎斑颈槽蛇在日本有几起咬伤致死病例。
鉴别特征
体形中等,全长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颈背正中有一明显浅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对颈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