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历史 > >正文

​5次合作均告失败,胶东抗战这段历史有多荒唐?

摘要5次合作均告失败,胶东抗战这段历史有多荒唐? 抗战初期,胶东八路军曾有过5次与国民党或地方武装的统战行动,最后都归于失败,遭受很大损失。 1、‬福山陈昱 福山县抗日民主政...

5次合作均告失败,胶东抗战这段历史有多荒唐?

抗战初期,胶东八路军曾有过5次与国民党或地方武装的统战行动,最后都归于失败,遭受很大损失。

1、‬福山陈昱

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是胶东第1个国共联合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

陈昱是原国民党县长,日军入侵后,陈昱摇身一变,投靠日军,成为福山伪县长。

鉴于当时陈昱摇摆不定的态度,“三军”决定武装逼迫陈昱反正。

1938年3月19日,西上的“三军一路”、栖霞辛诚一、刘万令和大刀会计2000余人联合包围福山城。

5天后陈昱宣布同意接受改编。

不久成立第三军福山别动总队,陈昱任总队长。总队辖两个支队,一支队王润之任支队长,胡亦农任政委;二支队赵锡纯任支队长,李丙令任政委。

3月25日,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陈昱任主席,赵野民(“三军”代表)任副主席。

强扭的瓜不甜,仅仅一个多月,即发生了“东厅分裂事件”,陈昱囚禁了胡亦农、徐唯等20余名“三军”人员,后全部驱逐。

陈昱不但破坏了联合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还从此不断制造磨擦,直至依附日军反共反人民。

2.蓬莱周雍鹤

周雍鹤原为蓬莱潮水镇镇长。

抗战爆发前的胶东,乡村中有两个武装团体,一个是乡校,一个是联庄会。所以周雍鹤在抗战爆发后,纠合当地武装力量,成立了100多人的镇自卫队,自卫队的队长叫张尔己,就是后来大多鼎鼎的老13团政委苏晓风。

抗战爆发后,1938年2月3日,于眉、于仲淑、于寄愚三兄弟及赵一萍、高达三等人宣布起义,组成“第三军第三大队”,

2月8日,潮水镇镇长周雍鹤和该镇自卫队长张尔乙、张少申率自卫队100余人参加“第三大队”。当时为了团结上层进步人士参加抗战,蓬莱县委决定让周雍鹤任大队长,于仲淑改任副大队长,大队下设4个中队。

不久“ 3军3大队”改称“ 3军第2路”,周雍鹤任指挥、于仲淑任副指挥、于眉任政治特派员、张少申任参谋长。

下设两个大队:赵一萍任第1大队大队长、苏晓风任政委;郝铭传任第2大队大队长、郝斌任政委。

周雍鹤是个野心家,不安于与共产党一起抗日,而企图扩充个人势力,妄图搞分裂。

经多次教育无效, 7 月15 日夜,3军总部司令员高锦纯、政委宋澄率部队抵蓬,在“ 3军2路”配合下,全部解除周雍鹤控制的警卫大队和2、6、7大队武装。

3、黄县王景宋

黄县抗战早期的领导人范心然、仲曦东、房雨若、宋兆炼1938年1月底举行起义,起义队伍被编为3军3大队。

王景宋原为黄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后任黄县县长。

3大队成立后,派出代表范心然、王纬仲与王景宋谈判,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3月3日,3大队暂编为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九纵队“第2支队”,李希孔任支队长、宋兆炼任副支队长,而王景宋部为第1支队)。

王景宋名义上联合抗日,实则暗藏吞并之心,不断克扣2支队的军需和枪支、调离第2支队的干部。

1938年4月末,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8支队到达黄县县城。王景宋制造各种借口发难,第2支队果断采取行动,配合第7、8支队将王景宋部缴械并进行整编,同时恢复了原第3大队番号。

4、掖县周森堂

掖县玉皇顶起义后,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张加洛任党委书记,周亚泉任副支队长,赵森堂任参谋长。

3支队建队初期,由于规模扩充迅速,支队内成份复杂。

参谋长赵森堂原是国民党掖县县党部委员,本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不久即投靠国民党顽固派。

5月间,顽军进攻掖县时,第3支队先后有3个大队叛逃。

不久,赵森堂与同党王文峰、杨天佑等人,阴谋策动叛乱夺权。

3支队采取果断行动,于7月4日将赵森堂、王文峰等6个叛乱头目捉获、处决。

5、抗八联军

是胶东抗战时期最高层次的一次国共合作,也是最荒唐、最失败的一次合作。

1939年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与国民革命军胶东游击队共同成立鲁东抗日联军指挥部,由赵保原任总指挥,5支队司令员高锦纯任副指挥。

赵保原其实根本没打算真正抗战。

看一下合作后的第一仗:5支队与赵保原一起攻打栖霞、莱阳。

1939 年5 月26 日,日军300 多人及伪军1000 余人进攻莱阳;30 日,赵保原弃城而逃,日伪军趁机占领莱阳城;31 日,五支队招‬远‬方‬面‬徐淑明部的配合下,收复莱阳城,让‬给‬了赵保原。‬

可‬赵‬保‬原‬看到日‬军‬飞机来‬莱阳‬上‬空‬,‬当‬即‬吓‬破了胆‬,‬6 月1 日从莱阳城撤出。‬

日军一‬看‬大‬喜‬,‬复入城内。

5‬支‬队‬一‬看‬,‬这‬哪‬行‬!‬

又‬打‬!‬

6月2 日,5‬支‬队‬又‬打‬下‬莱阳‬城‬,‬再次交‬给‬了‬赵‬保‬原‬。

如此而已,不过如此。

其他方面的合作还有不少,但大多数归于失败。

躺地上的是赵保原

究其原因,比较复杂。

一是受苏联影响。苏联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主张是服从国民党的统一领导,实行一边倒政策。

二是地方各级政策水平的差异。大多数对统一战线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理解,

部分人单纯地认为统战就是要给党外那些打着抗日旗号的武装送钱送枪送‬地‬盘‬,‬导致初期吃‬亏‬很‬大‬。‬比如,5‬支‬队‬‬打‬下‬莱阳‬、‬栖‬霞‬全‬送‬给‬了‬赵‬保‬原‬。‬

三是对国民党的反动本质缺乏深刻认识。认为国民党也是抗日的,不会反共,所以在统战对象的选择上盲目性很大,缺乏甄别,只讲全面合作。

事实也是如此,胶东这几个合作对象,除了被消灭掉的几个,其余的最终均走向反共的道路上。

这也导致最终许世友来胶东主持打了一场反投降的战斗。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