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朱翊钧,懒到了颠覆你认知的地步
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朱翊钧,懒到了颠覆你认知的地步
万历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懒惰到了颠覆我们认知的地步。十岁即位,五十八岁驾崩,在位四十八年。
《清仁宗实录·嘉庆九年三月壬寅》记载:“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明史·神宗本纪》也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皇帝为什么如此懒惰?历代明史研究者也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因为史料缺乏。我个人觉得万历帝懒惰成性跟早年的教养和皇帝专权有很大关系。
他童年时期,父母对他自主独立的个性教育不严格,遂养成了固执、任性、随心所欲的性格。加上即位后皇权至上,谁也管不了,我想干嘛就干嘛!当皇帝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朱翊钧十岁即位,由于年龄小,由张居正辅政,国家大事小事小皇帝都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别人替他做好。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亲政,因为自小没有受过苦累,突然全天下的事情都要他去做,坚持了几年就崩溃了。
见群臣,一起讨论国家各方面的问题,头疼啊!批奏章,时间久了手腕痛,且头昏脑胀。祭祀,要亲自走路,累!祭天,懒得出宫门!给太后请安,懒得坐轿,懒得下跪。
他大概在亲政的三年以后,就懒惰起来了。早上不上朝,群臣跪在宫门外等到太阳落山还不见皇帝上朝。大臣有急事要求和皇帝面议,请求太监入宫报告,进去就不见出来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那万历皇帝不上朝呆在后宫干什么呢?据一些史书记载说,除了喝酒,没有别的。也就是说除了吃饭、睡觉、去卫生间,喝酒,啥也不做。儿子的教育不管,皇后不理、妃子不宠。据说养着十个俊秀的小太监给事御前,与上同起卧。(这个有些不可信,那么懒还有精神养小白脸?)
明朝内阁规定,没有紧急事情不可上奏章,这是为了减轻皇帝的工作量。大臣的奏章皇帝一个也不批,看都不看。各地官吏升降问题,辽东战局军饷问题等奏章,皇帝一概不理不睬。吏部尚书赵焕、首辅叶向高,上了一百多份奏章,没有一次回应。二人跪在宫门前一天一夜,水米不进,不见皇帝。愤怒之下,赵焕辞职,报告送上去一年没有批,赵焕自己离职回家,也没有被追究擅自离职之罪。
上行下效,军队操练不勤,整日都在睡大觉。萨尔浒大战前,杀牛祭天,牛刀生锈,连捅几下没有把牛杀死却被疼死。皇族人口剧增,每年全国粮食产量的几乎一半都要白养活皇族人口。如:山西省积存的大米152万石,给宗室奉送312万石;河南省积存大米84万石,奉送宗室192万石。皇帝个人胡乱花费每年需二千万两白银,国库收入每年仅四百万两白银。难怪明月说,明朝是穷死的。
万历怠政导致中枢机构瘫痪,阉党专权,党争不断。
由于大臣见皇帝都需要太监传话,久而久之太监奉承皇帝,成了皇帝最喜欢,最信任的人。派他们出外督导辽东战事。这些太监自小受阉割,心理扭曲,不懂兵法,不明战事,没有地理知识,更没有实践经验。在边事武将跟前唧唧歪歪,说东道西,胡乱制定规则,瞎眼睛指挥,谁反对就立马上奏弹劾。导致明军在辽东屡战屡败。
南京道御史上奏章说:“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
首辅叶向高非常担忧的说:“恐宗社之忧,不在敌国外患,而即在庙堂之上也!”
地方上拉帮结派,从朝廷到地方形成一个长而复杂的链条。天启时期出现大爆发,阉党和东林党“大战”东林惨遭失败。
《明史》载:“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
普通人懒惰,祸害的充其量是自己。皇帝懒惰,祸害的却是一个国家,一个天下。既然这么懒惰,为什么不把皇位让给儿子?因为占着皇位就等于占着权力,可以随心所欲的享乐。一旦退位日子就不好过了。并且明朝也没有让位的先例。万历皇帝怎么可能会让位。明摆着占着凳子不吃饭,占着茅坑不拉粪,你能拿我怎么样?
对,没有人能把皇帝怎么样。可是上天给懒惰的万历皇帝的惩罚是大明王朝走向了灭亡。皇帝能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天地万物自有法则,人万不可造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