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村医:乡村抗疫“守门人”

摘要村医:乡村抗疫“守门人” 2020 年春节,本该是亲人团聚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一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乡村医疗条件有限,村医肩负着广大村民健康“守门人”的...

村医:乡村抗疫“守门人”

2020 年春节,本该是亲人团聚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一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乡村医疗条件有限,村医肩负着广大村民健康“守门人”的重担,奔走在防疫一线,以“逆行者”的无畏姿态传递着人间大爱。复工复产后,村医们更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在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为特殊患者提供入户随访、体检、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服务工作。

他们虽名不见经传,却是几百万中国村医的缩影。在疫情面前,他们勇担责任,冲锋在前,为村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01

甘宽来,63岁,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窑店镇丰禾村卫生所村医,从事村医工作40年。他自幼肢体残疾,老伴也有语言障碍。这次疫情来得比较迅猛,村干部考虑到他行走不方便,没有给他安排较重的消杀任务。但是,在照顾老伴之余,甘宽来还是会背起医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们讲解疫情防控知识,为返乡隔离的村民测量体温,回到卫生所后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数据,上报卫生院,为疫情防控竭尽一己之力。

02

吕延轩,67岁,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红河乡杨吕村卫生所村医,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坚守了4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每天背起药桶对村里公共场所及主干道路进行消毒,配合村干部在防疫检测站开展宣传教育、劝导群众不要外出走动,对卡点出入的车辆一律进行消毒、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对返乡人员排摸清楚。虽然早晚温差大,但吕延轩不畏严寒,主动要求在晚上替换值守。此外,他还会每天抽空入户,为村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测量血压、进行医学观察等。

03

常宽仁,52岁,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窑店镇南头湾村卫生所村医。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常宽仁通过提前电话预约儿童监护人的方式,既使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了有序恢复,同时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对前来接种疫苗的儿童,他会认真填写儿童疫苗注射日期,并再三嘱咐监护人牢记下次注射日期。他说:“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更要重视预防接种工作,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04

赵银凤,41岁,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景村村卫生所村医。作为全乡为数不多的女村医,她主动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义无反顾地走进瓜棚种植园,为来村里承包瓜棚种植的浙江农民工测量体温并详细询问他们的旅居史,做好完整的信息登记,并时常走访一些患有“慢四病”的家庭,为他们提供健康保障,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别样风采。

作者简介:

左雪兰,视觉中国、图虫、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201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导师推荐摄影新人并入选“努比亚手机青年摄影师成长计划”,2019年7月,作品《黄土地上的脱贫故事》入选2019年丹寨公益影像扶持计划。

*文章选自《中国摄影家》杂志2020年5期,原文标题《乡村抗疫》,摄影/左雪兰。

编辑|樊二木

统筹丨阳光之君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