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若有回转,我愿静坐老昆明茶馆一角
时间若有回转,我愿静坐老昆明茶馆一角
昆明城里的华山东路、华山南路交汇处旁,有一条巷子,叫如意巷。在如意巷的巷口,开着一家老茶馆,茶馆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开门卖茶水和开水。八点以后,便有吃茶的老倌们陆续来店里吃茶了。
老茶馆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大约四五十个平方。店堂里摆放着十来张老旧的木方桌,桌子的四面,放着四条长木凳。茶馆靠门的一排墙边,摆的是一张很长的条桌和长条凳。前来吃茶的老倌们,有的抽着旱烟杆,有的嘴里吸着卷烟。他们一边悠闲地吃着茶,一边淡闲地聊着自己知道的旧闻轶事。吃得高兴时,还会点上一些瓜子之类的零食。我上中学的那会儿,因为许多同学的家就住在老茶馆附近,所以常跟着同学去茶馆里买开水。一个八磅的暖水瓶,五分钱就能灌满。
茶馆最热闹的时段,是下午两点和晚上八点。在这两个时段里,有一个戴着一副老式眼镜,年约六旬的说书先生会到茶馆来说上一段评书。这时的茶馆会变得更加热闹,前来听书的茶客把茶馆挤得是满满的。偶尔说书先生没有来,茶馆里便会有清唱滇戏或花灯的表演。
刚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买开水时,随便听上几句。渐渐地去的次数多了,便也被这说书的场景和故事所吸引。一有时间,我就会去蹭书听。说书先生讲的,大多是云南民国时候发生的轶闻故事。每次开讲,先生都是坐在茶馆最前面,靠近锅炉附近的一张小条桌后,桌上右手边,放着一块不是太大的黑色惊堂木,左手边放着一把旧的折叠扇,一个中号的白色搪瓷缸。开讲前,他会猛敲一下惊堂木,听到这声响,乱哄哄的吃茶人便会迅速安静下来。只听说书先生道:“你家们,昨天说道……”于是,他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只听得他一会儿声如洪钟,一会儿又小如虫声;一会儿抬缸喝茶,一会儿又击打惊堂木或抖一下扇子。
眉飞色舞间,把听书的人迷得是连厕所都不敢上。最忙碌的还是要数两位添水加茶的大妈,她们穿梭在茶客之间,不停地为那些喝干了的茶碗加水、上零食,忙得是满头大汗,根本顾不上去管我们这些蹭书听的小孩。让我们也听得是出神入迷,知道了许多昆明城里的往事,也增长了不少文化知识。
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老茶馆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茶馆文化,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形式,也随之消失了。老茶馆的景象,惊堂木的响声,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
文中为配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