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唱女到阔太太,从单亲妈妈到董事长,董竹君的一生堪称传奇
从卖唱女到阔太太,从单亲妈妈到董事长,董竹君的一生堪称传奇
董竹君,传奇女子也。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窟里,父亲董同庆是一个黄包车夫,母亲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佣人,她的童年就一直在饥饿困苦中度过。12岁那年,她遭遇更大不幸,被迫于生计的父母卖到了青楼,沦落为了一名卖唱女。
图为1913年,时年14岁的董竹君入青楼后的留影,这也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其实在被卖到青楼前,董竹君也是上过私塾的,家里虽然很穷,但父母还是希望她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是天不遂人愿,父亲得了重病,她不得不辍学入青楼,补贴家用。
少女时代的董竹君长得很清秀,而美丽的女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1914年,董竹君与经常出入青楼的革命人士夏之时相识了。夏之时是四川的一个军阀,早年留学日本时曾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成了四川军政府的副都督,可谓风光一时。
1914年,夏之时为董竹君赎身后,结为了夫妻,图为二人结婚照。婚后,董竹君随夏之时前往日本学习,夏之时攻军事,董竹君则进入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和文化,大大开阔了眼界。
图为董竹君(左)在日本时与房东合影。刚结婚到日本的时候,可以说是董竹君和夏之时最为甜蜜和烂漫的时光,在日本董竹君生下了两人的长女夏国琼。长女出生后不久,夏之时因公务被召回国,董竹君在日本一边带孩子,一边读书,功课一天都没落下。
图为董竹君在日本学习期间,和女儿夏国琼合影。1915年夏之时奉调回国时,交给董竹君一把枪,说一来可以防贼,二来如果董竹君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就让其自杀。同时,夏之时还把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派往日本,陪二嫂读书,以防她红杏出墙。
图为董竹君和女儿合影。好在董竹君是一个爱上进、明事理的女子,她从1914年到1917年秋,出色地完成了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毕业后,她本想前往巴黎留学,补习法文,但夏之时不同意,一定要她返回四川。
董竹君夏之时夫妇与子女的全家照。董竹君结束日本留学回到四川成都时,夏之时已经是四川都督了,董竹君成了都督夫人,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她过了一段时间的豪门阔太太生活,又生了三女一子,在家相夫教子。
图为阔太太时期的董竹君。然而好景不长,1919年,夏之时因为在派系斗争中错跟了人,被解除了公职,在此打击下他脾气变得越来越坏。董竹君在家中感到无比苦闷和压抑,为求独立,自强不息的她开办了织袜厂和黄包车公司,但都因经营不善惨淡关门了。
离婚后的董竹君,成熟、优雅、自信。1929年,董竹君开始和夏之时分居,一分居就是5年。1934年,两人协议离婚,董竹君提出两个要求:一,不要断绝子女抚养费;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念及昔日情分,培养子女大学毕业。但夏之时后来并未履行。
图为1931年,董竹君从上海去菲律宾,为在上海创办的群益纱管厂招股。离婚后的最初几年,董竹君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她带着四个孩子,去的最多的就是典当行。其实从分居开始,董竹君就开始创业了,她创办的群益纱管厂,还从海外招回了一万元股资。
图为1936年,锦江川菜馆开业后董竹君第一次去照相馆留影。群益纱管厂效益还不错,但1932年日军侵入上海时,毁于了战火。1935年,董竹君租了三层楼再度创业,她不仅在楼前留了停车场,还在楼上设了雅间,环境优雅加上菜品美味,一时间人满为患。
图为1951年,在北京全国政协会议上,董竹君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锦江川菜馆已经很有名气,上海政要和外宾经常光顾,于是在人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董竹君成了首任董事长。
1957年,董竹君摄于上海圣色蒂照相馆。锦江饭店成立后,董竹君将自己十六年辛苦所赚的十五万美元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而她只保留了一套文房四宝。董竹君后来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
图为董竹君出版的《我的一个世纪》封面。锦江饭店于1990年被评为四星级饭店,在国有企业的高级饭店中,无疑是佼佼者,2000年,被评为五星级饭店。历尽艰辛创“锦江”,革命志士荟萃场,董竹君的诗里,充满着她对锦江饭店的感情和骄傲,锦江就像她的孩子一样。1997年,97岁的董竹君安然去世,她的传奇落下帷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