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什么意思?
冷知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什么意思?
"一咒能消千劫业,半偈可破万重关。"唐代不空三藏译经时,曾示现金刚杵放光,印证咒语不可思议力。北宋大慧宗杲禅师持诵此咒时,忽见虚空现"般若"金字,遂作偈云:"揭谛声声破九幽,菩提果满月轮秋。"这般灵验,暗藏古德勘破咒语玄机的智慧。
【揭谛真义】"揭谛"二字,梵文本意为"去吧",却蕴含禅门"直下承当"的玄机。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闻学人参问"如何是道",总以"吃茶去"三字应对。这般看似寻常的应答,恰如咒语首句"揭谛揭谛"——破除分别,当下即是。
五祖弘忍传法时,惠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悟,正是"揭谛"精神的绝佳诠释。正如永嘉玄觉《证道歌》所述:"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般行住坐卧皆是道场的境界,方是"揭谛"真义。
【波罗妙境】"波罗"意为"彼岸",暗合达摩"一苇渡江"的公案深意。当二祖慧可断臂求法时,达摩问:"汝求何事?"慧可答:"我心未安。"达摩道:"将心来,与汝安!"这般机锋,恰似"波罗揭谛"的注脚——彼岸不在远方,只在回头处。
宋代雪窦重显禅师有诗证此理:"江国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花里。"这种即此岸即彼岸的境界,正如临济义玄禅师所述:"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
【僧揭谛】"僧揭谛"三字,揭示"和合共修"的深意。唐代百丈怀海立清规时,有僧问:"如何是丛林规矩?"答曰:"运水搬柴。"这般日用功夫,恰似咒语"波罗僧揭谛"的实践——僧团修行,不离寻常。
北宋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中记载:云门文偃禅师每逢上堂,便道:"日日是好日。"这般将修行融入日常的气度,正如庞蕴居士全家修道的佳话——女儿灵照卖竹漉篱,父子编蒲为生,处处彰显"僧揭谛"的真谛。
【菩提萨婆诃】末句"菩提萨婆诃",暗藏"圆满成就"的密意。药山惟俨禅师临终示众:"石头路滑。"弟子问:"和尚百年后向何处去?"禅师指月笑曰:"月落不离天。"这般洒脱,正是"菩提"成就的境界。
唐代玄奘大师西行取经时,每遇险境便持诵此咒。正如其《大唐西域记》所述:"咒力加持,如月破暗。"这般不可思议力,恰合永明延寿禅师偈云:"菩提果满菩提月,般若光通般若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宋代雷庵正受禅师的这句诗偈,恰似心经咒语的完美注脚。当我们参透"揭谛"的勇猛、"波罗"的超越、"僧揭谛"的和合、"菩提"的觉悟,便能体悟黄檗希运禅师所言:"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路,未曾踏着一片地。"这般自在无碍,方是真能除一切苦的般若妙谛。正如古人云:"但得本,莫愁末",咒语玄机,从来只在转身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