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历史 > >正文

​如懿传巴林湄若结局(如懿传中皇帝为什么这么忌惮颖妃)

摘要如懿传巴林湄若结局(如懿传中皇帝为什么这么忌惮颖妃) 《如懿传》中的蒙古女子,历史上并未生育,却被封为贵妃 这些年后宫剧越来越吸睛,也正是因为我们逐渐关注到了女性的...

如懿传巴林湄若结局(如懿传中皇帝为什么这么忌惮颖妃)

《如懿传》中的蒙古女子,历史上并未生育,却被封为贵妃

这些年后宫剧越来越吸睛,也正是因为我们逐渐关注到了女性的力量。在众多女性角色的背后,我们总是能看到他们在不公平的环境下,仍然不断努力的模样。

我们见过许多女人吃够了苦头,但也仍然熬不出头。同样的,也有些女人生来就好命,起点便是别人的终点,就比如《如懿传》中四十九部的代表,颖妃。

《如懿传》中的颖妃,原名叫巴林·湄若。这个角色其实是《如懿传》中后期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作为如懿的扳手,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搞定了全剧大boss卫嬿婉。

对于颖妃,我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直爽跋扈,怼天怼地,啥都不怕。其次便是颖妃有一个传闻中连乾隆都忌惮的蒙古四十九部,于是在宫里横着走,没有人敢以下犯下。

也正因为如此,颖妃这个人物有极大的冲突感,她明明是乾隆的宠妃,但是乾隆却对她格外忌惮,处处避让,这显然不像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模样。

而颖妃的地位,也并没有真的超越乾隆,她说白了还是母家送到大清“和亲”的公主,不管怎么样都不该对乾隆摆脸色。那么在这里,我们便仔细分析这种冲突感。

首先,我们就不得不提的是颖妃背后的四十九部。不谈及历史,我们从整个故事背景来看,蒙古四十九部是一个不小的势力,但是绝对无法撼动大清的地位。

如果四十九部和大清发生了争执,那必然是兔死狐悲,谁都吃力不讨好。

基于此,乾隆礼待四十九部,一方面希望他们别弄出什么幺蛾子,给自己添麻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巩固大清的江山,不受外敌的侵犯。

而从四十九部来说,依附大清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有那个野心,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也要独吞大清,这显然是非常不不符实际的“幻想”,所要付出的代价极大,且未必会成功。

而依附大清,不仅让自己有了背靠背的友军,还能维持四十九部的和平,这才是四十九部的核心利益。

说白了,一个领袖想要拓宽自己的领土,前提是要先守护好自己原有的城池。四十九部做的维护自己的城池。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发现,四十九部虽然归属于朝廷,但是他们和朝廷的关系是平等互助。虽然互为利用,但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愿意给对方留几分薄面。

四十九部确实“贡献”了一个公主给大清,但是他们这个“贡献”并非是牺牲,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宝贵”的公主,让双方合作更为稳固。

颖妃进宫并非是为了讨好皇上,而是代表四十九部门合作的态度。人家既然愿意把公主下嫁,那成了亲家关系,关系便更进了一步。

四十九部与朝廷的关系,也映射了乾隆和颖妃的关系。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女人依附男人,颖妃是乾隆的妾室。

但是从政治背景来看,颖妃和乾隆是“共存”,这其中没有任何谄媚,污蔑,甚至是践踏的意思。那么我们就不难分析颖妃在后宫的冲突感了。

所有人都怕皇帝,为什么她不怕。因为后宫所有人都是乾隆底下的臣子,他们的身家性命都握在了乾隆一个人的手上。当乾隆能够独揽他人的人权和性命之时,他们只能讨好这个君主。

但颖妃不同,她所代表的四十九部是效忠大清,乾隆如果不满,也无法当机立断铲除四十九部,他们蒙古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力,并且足够团结,乾隆也无法“无脑”摧毁四十九部。

而这种母族的生命力,才是颖妃站稳脚跟的底气。

再说颖妃为什么敢在后宫作妖,那些太后不敢说的话,如懿不敢挑明的话,颖妃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

整个后宫,也只有颖妃敢指着卫嬿婉的鼻子骂她谄媚,哪怕对方是比她高好几个阶级的贵妃,她也丝毫没在怕的。颖妃不怕得罪人,这其中有几个底层逻辑。

其一,颖妃出身于蒙古,蒙古女人大多豪放,坦率,他们是那种当面可以干架也不愿意在背后悄悄说人坏话的“大女人”性格。那么对于颖妃来说,她自然不可能对卫嬿婉留情。

这两个人碰上都还好,但凡交锋了,颖妃必然是要开炮的。要不是因为后宫不能赤手空拳搏斗,否则颖妃打一顿都算轻的。

其二,颖妃的母家虽然以蛮狠暴力为生存法则,但是在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逻辑背后,其实是也能透露出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也正如故事中的颖妃所说,卫嬿婉这样的女人,但凡在她额娘的身边,那就必然是要被打死的。也就是说,在蒙古,“人品有问题”就是死罪,被打死也不为过。

卫嬿婉不过是仗着皇帝的宠爱,颖妃才没办法。她必须要尊重皇帝的选择,但这不代表她要尊重皇帝选择的卫嬿婉。

其三,也正如我们所见,皇帝礼待四十九部。既然礼待,那凡事就要讲究一个“理”字。要说这颖妃虽然出口跋扈,但是谁又能说她说的是错的呢?

这满宫上下都知道卫嬿婉如何用手段爬上龙床,如何使用自己的小心计去害人,大家不过是看着她背后有乾隆撑腰,所以什么都不敢说。

但是颖妃可不同,她偏要说,说的那些话,又让人无法反驳。乾隆又怎么可能因为这种儿女私情,真的为了卫嬿婉,得罪蒙古四十九部呢。

而第四层隐藏更深的行为逻辑是颖妃对乾隆的认同,她相信他们四十九部依靠的是一个圣明的君主。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颖妃才敢去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是因为她知道皇帝其实是一个心中自有标杆的人。

一方面来说,她不可能干涉乾隆的决断,乾隆宠爱卫嬿婉,必然有其宠爱的理由。

而另一方面,她也相信乾隆是一个聪明人,不可能会为了这样一个小女子,伤了自己的心。孰轻孰重,大家都心知肚明。

颖妃的幸运,其实不仅仅是依赖于自己的娘家,而是她坚持自己的生存法则,勇敢且自信。

这其实是魏嬿婉远不可及的品质,故事中的颖妃深受巴达王宠爱,在蒙古的地位十分尊贵,犹记得颖妃进宫拜见如懿的时候,送的是他们蒙古的两个吉祥娃娃。

从这一个小举动上,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个女孩骨子里藏着的,是一个天真浪漫,纯粹可爱的灵魂。

这是一个在爱中滋养长大的女孩,所以她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面,也正如她到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她也能行得正做得直。

这其实需要极强的自驱力和判断力,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并非真的懵懂无知,她逢人遇事也有自己的判断力。

颖妃遮掩过锋芒,当卫嬿婉设计勾引皇帝的时候,颖妃自顾自吃肉喝酒,并没有为自己出头。

颖妃也敢于挑战权威,当乾隆沉迷于寒香见,怒斥三阿哥时,颖妃大声质问乾隆,是否是他们圣明的君主,而后被惩罚禁足。

颖妃也懂得借刀杀人,以力推力,颖妃在后宫真正施展拳脚的一步,便是告诉琅嬅的女儿璟瑟,卫嬿婉要取代如懿。

这也就造就了我们后面所见,璟瑟给乾隆吹耳边风,示意卫嬿婉行事不正,影响皇子。

卫嬿婉的倒台必然有颖妃的几分功劳,但她却从未居功,只像是干了一件她认为正确的事儿。后宫的女人大多被童颜同化,到了最后人人均有执念。

但湄若好像是那个意外,她总是明白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也知道该出手就出手,干脆利落,大大方方。

湄若身上总有一股朝气,这种朝气可以抵御后宫所有的阴暗。我们再仔细品味,湄若身上的这股朝气,不就是与生活对抗的毅力吗,这种不服输的劲儿,才是湄若能够泯然于众人的可贵品质。

生活无法把她摧毁,皇权不能,人性更不能。

湄若始终是那个湄若,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走自己坚持的道路,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地方。

标签:

推荐阅读

  • ​严世蕃被称为鬼才,那他为什么把自己作死了

    严世蕃被称为鬼才,那他为什么把自己作死了 历史上聪明的人有非常多,今天就来说说明朝时期被称为鬼才的严世蕃。鬼才这个称呼,自然说的是严世蕃的聪明才智,非常人能及,历史...

    2025-08-19 18:04:48
  • ​朱元璋当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吗?他有哪些作为?

    朱元璋当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吗?他有哪些作为?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在...

    2025-08-19 18:02:42
  • ​宋朝面临行政成本过高的难题,为什么还是不降薪?

    宋朝面临行政成本过高的难题,为什么还是不降薪?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

    2025-08-19 18:00:36
  • ​史上真实的武则天:14岁入宫后12年未获宠幸

    史上真实的武则天:14岁入宫后12年未获宠幸 在中国历史上,临朝称制的女性并不少,但真正称帝并改国号的,只有唐朝的武则天一人。 可你知道吗,就在武则天改元称帝的37年前,那...

    2025-08-16 07:34:56
  • ​刘过简介 刘过诗词 刘过的作品

    刘过简介 刘过诗词 刘过的作品 刘过是南宋词人、文学家,与刘克庄、刘辰翁合称“辛派三刘”,又与刘仙伦并称“庐陵二布衣”,是宋词中豪放派作者之一。那么刘过都有哪些主要作...

    2025-08-16 07:32:50
  • ​AD1775年大陆会议的内容

    AD1775年大陆会议的内容 大陆会议的内容 大陆会议是北美还是殖民地的时候进行独立战争之前和期间所举行的代表会议,对北美以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以独立...

    2025-08-16 07:30:44
  • ​章学诚故居在哪 怎么评价章学诚

    章学诚故居在哪 怎么评价章学诚 章学诚生于浙江绍兴,是清朝思想家,被誉为“浙东史学殿军”,是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2025-08-16 07:28:39
  • ​城阳公主两任丈夫出事是因为城阳公主克夫吗?

    城阳公主两任丈夫出事是因为城阳公主克夫吗? 唐朝城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女儿,也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姑母兼婆母。她出生显赫,生来便获万千宠...

    2025-08-16 07:26:33
  • ​柴荣:汉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柴荣:汉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在唐朝之后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九十多年,既从唐昭宗既位后四年(公元890年)年起,至宋太宗初年(公元979年)平定北汉止。 中原...

    2025-08-16 07:24:27
  • ​中国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获得者是谁

    中国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获得者是谁 里约奥运会第12个比赛日,中国代表队斩获2枚金牌,乒乓球男子团体再次获得冠军,实现了男团三连冠。本次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在昨...

    2025-08-16 07:22:22
  • ​李文忠之死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墓在哪里

    李文忠之死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墓在哪里 李文忠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曾率军攻克大宁、高州,斩鲁王,征讨元军残余势力等,封爵曹国公。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后世对其死...

    2025-08-13 22:50:42
  • ​抗战期间八路军与日本拼刺刀的情况如何

    抗战期间八路军与日本拼刺刀的情况如何 抗日神剧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抗日战争的看法,甚至有人错误的以为,当年的八路军确实有手撕鬼子、大刀劈鬼子的本事,但事实是,就连拼...

    2025-08-13 22:48:36
  • ​安土桃山时代的特点 安土桃山时代名称由来

    安土桃山时代的特点 安土桃山时代名称由来 安土桃山时代指的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时代,所以就以两人的本城(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和丰...

    2025-08-13 22:46:30
  •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宣王生平事迹 怎么评价齐宣王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宣王生平事迹 怎么评价齐宣王 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国君主,他光大稷下学宫,会盟诸侯、抗击秦国,营建都城临淄,差一点灭了燕国。齐宣王虽然不算什么...

    2025-08-13 22:44:25
  • ​欧亨利的幽默是怎样的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欧亨利代表作是什么

    欧亨利的幽默是怎样的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欧亨利代表作是什么 欧亨利的幽默是怎样的 作为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备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赞誉。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

    2025-08-13 22:42:19
  • ​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是哪个国家的 莫扎特钢琴曲代表作

    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是哪个国家的 莫扎特钢琴曲代表作 莫扎特出生奥地利萨尔茨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天才作曲家,代表作有《奏鸣曲》《协奏...

    2025-08-13 22:40:14
  • ​明朝开国将领廖永忠生平介绍 廖永忠后人都有谁

    明朝开国将领廖永忠生平介绍 廖永忠后人都有谁 廖永忠是廖永安的弟弟,兄弟二人早年屯兵巢湖,后跟随 朱元璋 起事。他因鄱阳湖之战功勋卓越,被封为德庆侯,于1375年被赐死,南...

    2025-08-13 22:38:08
  • ​抗战名将施中诚:杂牌军出身的"铁军指挥官"

    抗战名将施中诚:杂牌军出身的"铁军指挥官" 说起第74军,可谓闻名遐迩。这支抗日铁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满全场,并因屡立战功而名列“五大主力”之首。该军相关人物如俞济时...

    2025-08-13 22:36:02
  • ​汉武帝凭实力打破和亲路 后宫却一片茫然

    汉武帝凭实力打破和亲路 后宫却一片茫然 汉武帝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他的雄才大略与开阔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治世政策上,他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帝王。汉武...

    2025-08-13 22:33:56
  • ​汉武帝刘彻颁布的沉命法是干什么的?

    汉武帝刘彻颁布的沉命法是干什么的?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可以说是千古一帝,大汉朝在汉武帝的手里得到了发展壮大。 在汉武帝的治理下,大汉朝的疆域进一步...

    2025-08-13 22: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