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历史五:甲午中日战争
跟我学历史五: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不断增强,侵略野心随之膨胀。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也称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于是清政府派兵运抵朝鲜,7月日本乘机也派大批日军前往朝鲜,在丰岛海面与清军相遇,并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宣战。这场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9月日军进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城头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牺牲,清军统师叶志超弃城而逃,清军退至国内。随后,日军占领平壤。同月,中日两国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船将士与日军激战,与舰同沉。这场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日本舰队也受重创。李鸿章为保船避战,令北洋舰队从旅顺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战。
黄海大战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另一路从辽
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
1895年初、日本进攻威海卫,在日军的进攻下,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随后,日军占领威海卫。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派代表李鸿章与日 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给日本;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建厂。
《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沙皇俄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势力扩张,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日本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清政府必须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新枷锁,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也方便列强通过贷款给清政府,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建厂,加剧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另一方面,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也促使中国人民发愤图强,救亡图存。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