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历史 > >正文

​英国历史的大拐点:都铎王朝的特许权,如何敲开了资本主义大门?

摘要英国历史的大拐点:都铎王朝的特许权,如何敲开了资本主义大门? 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在英国历史长河中,都铎王朝 尽管只存在了118年 ,但它却处于一个重...

英国历史的大拐点:都铎王朝的特许权,如何敲开了资本主义大门?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在英国历史长河中,都铎王朝尽管只存在了118年,但它却处于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英国社会从封建向资本主义转变的黄金时期。

而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重商主义政策则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蓄势腾飞的起点,也是它促使了英国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动英国经济走向世界。

而重商主义的出现,都铎王朝时期经济上的王室特许权起到了关键作用,甚至后来还发展出了君主宪政体制的雏形--皇帝与议会并存。

都铎时期英国的社会经济背景

社会经济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传统的地方经济向国民经济的转变。

在农业领域,庄园模式的农业经济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土地产权和经营结构的变革与重组,农业经济的结构框架得到全面更新。

在工业领域,都铎时期的英国正处于前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和经营模式。

在贸易领域,国内外贸易量大幅增长,使商品贸易结构由传统原材料向制成品转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民族市场的形成。

15世纪特别是16世纪之后,英国市场在有利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基础上迅速扩张。

凭借民族国家的形成风潮,及时完成了自身的变革,崛起为民族市场的中心,进而确立市场经济对国家资源和经济活动的主导作用,释放更多潜能。

而中世纪时期的自给自足型地方经济逐渐向集中化的国民经济演变。

国家作为当时最大的企业家之一,为了自身和民族利益积极投身经济活动并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16世纪的国家机器主导者,国王凭借其才能和权力实现国家的主导地位,推动民族经济快速增长。

民族国家不仅创造了自身,还催生了重商主义的出现。

民族国家的主导地位乃是现代社会变迁的基本特征,通过授予专利和特许状等特权,都铎国王成功利用特权增加王室收入并主导经济发展。

都铎时期王室的经济特许权

特许权是指政府机构授予个人或团体从事某种特定事务的权力,如土地开发、矿产开采、企业创办等。

从古到今,国王可以通过特许状的形式授予土地、荣誉、自由、特权或其他奖赏。

在经济领域,国王拥有特权向个人或团体颁发命令或状况,使他们在特定经济领域享有合法的垄断权力。

这些特许权包括工业领域的专利权、商品经济领域的专营权、组建市场的特许状颁布权以及对国内外商人的贸易特权。

这些特许状上盖有国王或王后的印章,在当时被称为“letters patent”。

其中“patent”一词源自拉丁文,意为“公开的,不隐瞒的”,用来告知其他人某人已获得某一领域的独家享有或所有权。

除了官员和贵族,有特殊贡献的普通民众也有机会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权。

(一)都铎时期的专利权

特许权在技术领域称为“专利权”,在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在生产技术和物质文明方面与欧洲大陆国家存在差距。

为弥补这一差距,从英王亨利八世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专利形式大规模引进外国技术,尽管大部分垄断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大臣伯利公爵将颁发特许状视为提升科技水平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技工在英国定居,促进外国技术的引进。

在16世纪60年代,有12项专利授予了化学工艺,6项授予了机械设备,很多特权授予了采矿和冶金业。

得益于德国技工的帮助,许多公司组织起来开发矿产资源并获得垄断权,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国王政府在引进技术和人才的同时,也会要求专利人把他们的技术教给英国工人,以确保这项技术能长久地留在英国。

如果专利持有者没有按这种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其拥有的特许权便会被取消。

政府还会监管专利产品的生产,以保证质量。

这种时期的专利制度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行政手段,国王对专利的授予和撤销拥有绝对权力。

而国王、政府在授予专利以及进行专利生产和销售时,态度非常谨慎。

如果一项发明可能会导致工人失业,即使它能促进商业的发展,也不会被授予专利。

在那个时代,专利虽然仍然被视作国王的特权,但其含义已经不同于中世纪。

它更多地被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非局限于地区性,受益人也扩展至广大民众,不再仅限于封建主、外国商人和技工。

到了都铎王朝的末期,英国在一些领域开始领跑或超越了大陆国家,特别是在造船、玻璃制造和大炮等工业领域。

尤其是在武器生产方面,直到伊丽莎白末期,英国铸造的大炮在大陆享有盛誉。

(二)都铎时期的贸易特权

在贸易领域,特许权表现为国王向特定商人团体授予特许状,允许他们从事海外贸易并赋予他们优越于其他组织的自主权。

作为回报,特许公司需缴纳税收和“酬谢”。

在中世纪的英国,经济单位分散,国内商人力量弱小,导致大量对外贸易特权落入外国商人手中。

而封建主赐予商人贸易特权主要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金银等财富,并不在意他们是究竟哪国人。

所以我们看到,在中世纪的英国,活动的大量商人是意大利商人和汉萨商人,1230至1270年间是佛兰德斯商人为主控制英国对外贸易的时期。

自13世纪后半期开始一直到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绝大多数的英国国王都以向汉萨同盟借债来维持政府的开支。

作为回报,汉萨商人在英国获得大量的商业特权。

比如在13世纪末的时候,德国商人只需交少量的进口关税便享有在全国安全来去的自由以及前往市集或在伦敦其他地方买卖的自由。

随着都铎王朝的兴起,在英国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并行发展的新时期。

从初期主要出口羊毛这类原材料,逐渐转向出口制成品呢绒,呢绒逐渐取代羊毛成为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量急剧增加。

从1438年到1448年,英国平均每年出口了55万匹呢绒,到1510年到15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每年9.3万匹。

呢绒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英国走向了工业革命前海外贸易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贸易额持续上升,贸易总量在16世纪头50年增加了150%。

在都铎王朝统治前期,汉萨商人在英国是外商中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群,也是商业中主要排斥的对象。

随着英国经济逐渐趋向统一,国民经济取代了分散的地区经济,上下一致希望摆脱外商的控制。

亨利七世采取了抑制汉萨商人特权、限制其活动的政策,尽管会根据情况稍作让步。

在其即位之初,为巩固政权,他承认了1474年的“乌特支条约”中汉萨商人的特权,但随后逐渐减少他们的特权,规定他们只能进口成衣等特定商品。

随着与尼德兰关系趋于和缓,英国王室开始对汉萨商人采取强硬措施。

到了亨利八世时期,国王认识到汉萨商人特权阻碍了英国经济发展,但也意识到可以利用他们的势力,因此采取了打击与怀柔相结合的政策。

在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后,英国海上力量大为增强,她采取了强硬措施打击外商,扶植本国商人,发展民族经济。

汉萨商人的特权在伊丽莎白时代被彻底取消,英国商人从此开始独享本国的贸易特权。

国王利用贸易特权打击外国商人的同时,也扶持本国商人发展壮大,尤其是通过颁发垄断特许权支持商人公司的发展。

在都铎时期,英国大商人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许多特许公司,这些公司通过购买垄断权获得垄断利润,给国王带来的利益远大于外商。

伦敦商人在1468年开始从事呢绒贸易的特许权,标志着商人冒险家公司的兴起。

伊丽莎白女王是这些公司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向一些公司投资,如利凡特公司。

在16世纪,伦敦市的政治权力被大商人所掌握,他们还在国王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对都铎王室的财政支持至关重要。

在英国形成民族国家初期,国王努力实现国家的富强,通过选择不同的商人团体与之合作来达成利益最大化。

从外国商人到本国商人和商人公司,国王运用手中的特权促进经济发展,获得利益

国王的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相辅相成,国家和资本是两股谁也离不开谁的力量。

都铎时期王室特许权实施的意义

在都铎时期,国王颁发的经济特许权是国王利用特权增加王室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这种特许权不仅让国王得到利益,还在培育新兴的国民经济和支持商人阶层方面发挥作用。

16世纪,英国逐渐形成以王权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向新君主制的转变。

民族国家致力于发展国家机构、建立常备军队、完善司法系统和税收体系,同时争取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王室财政开支的增加,国王需要寻求新的财政支持。

在中世纪以来,英国国王一直有“靠自给自足”的传统。

然而自从13世纪初失地王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后,税收权逐渐被议会控制,国王的财政手段受到限制。

为了在不受议会制约的情况下增加王室收入,国王便充分利用传统的王室特权作为工具。

通过颁发独特的特许权,国王不仅直接获得利益,还吸引了财政上的支持者,并在需要时向他们借款。

在整个都铎王朝统治期间,当政府需要资金时,伦敦商人成为主要的短期贷款提供者。

这种经济特许权的运用不仅帮助国王弥补财政缺口,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商人阶层的壮大。

在都铎时期,王室及其机构成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王室政府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以增强国家实力。

然而当时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并不完善,国王若要全面介入经济事务,除了正常手段外,就必须依靠王室諭令和国王特权等独有的权力作为补充。

尽管特许权的颁发作为王室特权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国王可以利用它来推动经济发展,也可以利用它谋求私利。

君主宪政体制的雏形

皇帝与议会并存

都铎国王除了向在商业上有实力的人士颁发这种合法的垄断权外,还将一部分特权赋予亲信及臣下,以换取他们的忠诚。

当国内商人需要国王的庇护,而实力尚不足以触及国王的“私利”时,他们乐于在国王那里分一杯羹。

然而当资本逐渐壮大起来后,就不再满足于这种限制,开始要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此时王室的专属特权便成为议论的焦点。

自伊丽莎白统治晚期起,专属特权的滥用成为议会争议的中心。

直到1624年《垄断法令》的实施,特许权逐渐从王室特权转变为议会法令,发展经济的任务也逐渐由国王转向议会。

垄断法令的实施是特许权逐渐由王室特权向议会法令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意味着国王不再是唯一决定经济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的权力中心,而是需要与议会协商并遵守法律规定。

专属特权的滥用导致了议会的关注和干预,强调了制衡国王权力的重要性。

逐渐国王在经济事务中的独裁性减弱,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构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自此以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任务开始逐渐从国王转向议会,议会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监督资源分配和促进经济繁荣的主要机构。

国家开始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央和地方机构,制定法律来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发展。

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商人阶层追求更为公平和透明的经济环境,议会作为代表他们利益的机构得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结语

特许权的渐变也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从王权集权到国会制衡,同时法治精神和民主意识的逐渐增强。

议会通过制定法令明确了国家的法律框架和规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公正的环境。

国家不再仅仅依赖于王室的个别特权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能够依靠法治体系和议会民意来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推动国家繁荣与进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标签:

推荐阅读